中文
English
繁体
日本語
Español

本年度最烧脑的问题:从计划工时讲起

X
2020-09-18

绩效比率做什么用?完成度做什么用?计划分配工时做什么用?如果我说以后,你可以将这些栏位隐藏,不用学习,你信吗?


我们先做下这些设置,针对批量加工的属性,以移转量计算绩效比率,打勾。




开始,讲今天的故事吧,这个故事有些烧脑,就先从“计划工时”由来讲起。


工厂管理者基本上有共识,“实际工时”存在报工不准确性,用计划工时做为员工绩效,此处的计划工时指的是工艺卡子表的(机器工时+人工工时)。

我们都知道,零件的计划工时是由工艺人员制定的,但零件有可能由多人加工,即使一个人加工也存在跨天加工的问题,如果统计加工者在具体的哪一天用到多少计划工时呢?为什么要统计到天呢?因为这样可以将加工者的计划工时与实际工时的考核具体到天,提高员工工作的积极性。


实际工时,统计到天很简单,切割00:00即可。计划工时呢?如何切割到天呢?


刚开始,我们开发了“完成度”,由加工者每次下机时输入0以上的数值,100表示完成,用计划工时*完成度,就可以算出当天所用的计划工时了。由于手工输入存在累加超过100的情况,这样就造成了计划工时为负。为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将完成度改为“是”、“否”。选择“否”记入完成度1,选择“是”记入完成度100,车间不可能存在99次加工还加工不完这个零件,也就避免了超100的情况,但这样却引发了另外一个问题,计划工时就分配不准了。


于是我们开发的“绩效比率”的功能,由加工者在本人工作完成时,输入完成比例,以此计算属于本人的计划工时。公式:计划工时*绩效比例。


如果报工时段跨天,怎么办呢,我们想到了,按实际报工所在天的实际工时均分“绩效比率”,得出方天独有的字段“绩效分配比率”,当天的计划工时就有了,公式:计划工时*绩效分配比例=计划分配工时。


这就是"绩效比率"和“绩效分配比率”的由来,今天讲出来,很简单,而这个原创的过程,我们用了差不多十年的时间,中间甚至还开发了提前将计划工时,拆分到天的功能,这里就不在追忆了。


这么说来,“绩效比例”就非常有用了,但是在实际执行过程中,由员工之间协商分配比例,容易造成员工内部矛盾,虽然并没有让公司多出计划工时。毕竟有违系统“以人为本”的开发初衷。


怎么办呢?可否按各个加工者实际打卡时间,自动均分呢?大概在2015年左右,我们在系统中开发了,暂停的功能,起先是勾选MES主表暂停,后来直接变成了暂停按钮。以此来代表由员工协商绩效比率的问题。最后一条打卡记录上的“双百”(完成度100、绩效比率100)自动重算计划工时的的功能就正式推出来了。


随之,问题也出现了,车间某些员工故意拖延下机打卡,所得实际工时多,造成计划工时就分配的多了。后来甚至还开发了“MES异常维护”用来增减工时的菜单。


似乎一切又回来了原点,计划工时分配到人没有最佳的解决办法了,谁之一位客户车间主管一句话点醒了我,“这位的员工是没有人愿意和他搭伙的。”为到底是自动分,还是协商分计划工时画上了句号。


我们以为画上了句号,一切都是上帝最好的安排。一个“单件工时”的出现,让我们辛苦二十年建构的系统理论体系给动摇了。


要算出员工当天的计划工时,不是很简单吗?工艺卡子表计划工时/工艺卡子表应生产量*完工量(移转量+返工量+报废量),原来这个事情是如此的简单。MES报工既然员工做了,如果是1件,也可以输小数位呀。


移转量*单件工时=合格品计划工时,报废量*单件工时=报废品计划工时,让我们开始沉思了......


"绩效比率有意义吗?用本次完工量*单件工时,不就解决吗?"

"之前开发的完成度(0以上)到完成否(否1、是100),还有意义吗?当完工量达标自动判定完工,不也解决吗?"

"如果不用实际工时占比计算均分计划工时,也可以算出来个人计划工时,又何必在意车间人员的秒上秒退,直接报完工,岂不更好?"

“如果暂停,清空了移转量,用单件工时就算不出来计划工时,还有存在的必要吗?”

“如果报工如此简单,直接用方天云APP,车间人员只需要学会10个左右的字段,不更便捷吗?”

......

我不敢多想,用了近二十年时间,写了无数版方案,开创模具企业应用模具ERP系统先河的方天软件,最终是这个界面。

MES报工的结果是为了得到准确的“量”、“期”,如果“量”决定了“计划工时”,那么又何纠结于加工者“期”的准确性呢?如果加工者只对“量“负责,那么MES报工不就简单了吗,报开始-完成可以,只报完成也可以。


ABUIABAEGAAgpM_X_wUosPn_QDDuCTj8Cg.png



我们应该高兴,BOSS说:“不理解---做;理解了---做好;理解透了---创新”。乔布斯讲的那句话:“创新从来就不存在什么少数服从多数。”

今天我们颠覆了自己,明日也可能再次被颠覆。万事万物,本就不存在一成不变的道理。


再怎么不舍,MES界面上的完成否、绩效比率可以走进历史了。毕竟是能用简单的方法解决问题,为什么不改变呢?


今天讲了这么多,如果是PC端今天的操作又是怎样呢?


用“暂停”与“完成”按钮,得出“双百”重算绩效分配比例、计划分配工时、移转量,还是会存在于系统,只不过,在后台默默执行了。

单件工时*完工量=计划工时,在系统中的应用会逐渐增多,比如用计划工时计算成本、机台人员绩效报表等。

同样,单件工时,可用于计划产量的计算,一个时间段内计划的产出与实际产出,会得出员工产出效率,此是后话,暂不表。


不管是前者还是后者,都是基于“计划工时”。但是用“计划工时”做员工绩效也不是一成不变的,毕竟计划工时的评估也存在不准确性,目前方天软件重点在研发一款基于物联网的T-ONE产品,实现“系统与机床互联”,直连机床,取数加工数量与实际工时,如果达到100%的准确性,那么我们今天引人为傲的系统还存在吗?


附:讲解「企业员工绩效考核体系」的核心思想

分享
下一篇:这是最后一篇
上一篇:这是第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