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
English
繁体
日本語
Español

方天软件 30 年“零返工”史: 把模具车间“一次试模成功”的经验,写进每一行代码

2024-05-23

方天软件 30 年“零返工”史:

把模具车间“一次试模成功”的经验,写进每一行代码
作者 | 方天软件技术委员会

一、缘起:从修模到修代码的“痛苦记忆”
1995 年,方天第一款 MOLDERP 在台湾一家模具厂上线。上线前 3 个月,需求像塑料熔体一样不断膨胀——
• 客户看到界面后,又提出 47 个“小改动”;
• 财务模块因算法理解偏差,返工 2 次;
• 最终交付比合同晚了 4 个月,利润被拖成赤字。
那场“项目灾难”让创始人定下铁律:
“软件的第一次上线,要像模具的 T0 试模——一次成功,永不再改。”

二、30 年演化:13 级“防呆”大坝如何拦住返工洪水
方天把模具行业的 DFM、FMEA、工艺卡思想,逐年沉淀为「ERP 全生命周期 13 阶段规范」,至今修订 18 版。关键机制如下:
技术文章、严禁复制
模具防呆做法方天软件对等机制每年阻止的典型返工
设计前 DFM需求冻结 + 逆向拆解竞品减少 90% 的后期“加功能”
模流分析Digital-Twin 沙盒压测提前发现 100% 高并发 Bug
模具 FMEA代码规则 214 条 + 静态扫描缺陷密度 ≤0.3/KLOC
工艺参数卡GitOps 一键发布脚本环境差异 = 0
T0 首件全检上线 24h 全链路巡检停线次数 = 0

三、四大实操工具,把“变更”关进笼子
  1. 需求铁笼 —— MoSCoW + ECN
    • 用模具 BOM 思维把需求拆成“零件”,每个需求必须打标签:Must / Should / Could / Won’t;
    • 任何变更要走 ECN(工程变更通知),客户、PMO、架构师三方会签,否则代码库自动拒绝合并。
  2. 逆向拆解 —— “竞品显微镜”
    • 每接到新行业客户,先花 2 周逆向拆解 2 款头部 ERP,输出《差异矩阵》,把 80% 的潜在需求提前写进设计,避免上线后“用户看到竞品才提需求”。
  3. 代码 FMEA —— 把 Bug 当裂纹
    • 建立 214 条“模具级”代码规则:如循环依赖=冷却不足,必须修复;
    • SonarQube 强制质量门:重复代码>5%、圈复杂度>15 的模块禁止入库。
  4. 上线参数卡 —— GitOps 环境锁
    • 把 1,836 个 K8s 参数、16 个中间件版本、8 项 JVM 配置写进 Git,任何差异即触发 Pipeline 失败,实现“环境即代码”。

四、数据说话:30 年的“返工衰减曲线”
技术文章、严禁复制
年代平均需求变更次数上线延期周数缺陷密度 /KLOC
1995-200067 次10 周3.2
2001-201021 次4 周1.1
2011-20205 次1 周0.3
2021-20241.2 次0 周0.07

五、文化底座:把“返工羞耻”写进 KPI
• 项目奖罚:T0 上线团队额外 15% 项目奖金;如发生返工,返工工时双倍扣减;
• 复盘制度:任何未达 T0 的项目,两周内必须召开“缺陷解剖会”,鱼骨图追溯到具体设计条目;
• 知识回灌:所有 T0 资产(脚本、配置、规则)沉淀到“方天 T0 资产库”,下一项目直接复用,复用率已达 72%。

六、写在最后
模具行业里有二句话:

“如果第一次试模失败,问题一定出在图纸。”

一次试模成功本质上是“质量设计出来而非制造出来”的终极验证,需跨部门协同将风险前置解决。

方天用 30 年证明:

只要像对待钢料一样对待需求、像对待模具一样对待代码,软件也可以第一次就成功,永不再改。


mermaid (1).png


分享
下一篇:这是最后一篇
上一篇:这是第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