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
English
繁体
日本語
Español

方天软件徐泽付:数智时代企业软件与服务的洞察及方天集团战略布局<四>

2025-08-12

人工智能的爆发式演进,正将“软件”从冰冷的效率工具催化为具备主动思考能力的“智能同事”;而全球化竞争的深化,则推动着“竞争”从区域市场的零和博弈,升级为跨产业链、跨地域的复杂“生态战争”。这两股力量的交汇,为中国企业软件行业创造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历史性机遇——第一次真正意义上拥有了与欧美巨头在全球舞台同场竞技的战略窗口期。 方天软件集团总裁徐泽付在最近三个月内密集发布的多篇署名文章,以其在制造业信息化领域深耕二十余年的实践洞察,系统性地勾勒了这场深刻变革的底层逻辑与方天破局的“跃迁”打法。本文在忠实于徐总核心观点的基础上,广泛吸纳了最新行业数据、标杆客户实践案例以及一线实施专家的深度访谈,力求用更通俗易懂、更具实操性的语言,为您重新拆解“数智时代的企业软件,究竟该如何破局制胜”。

————————————————————

一、需求侧之变:企业采购逻辑的根本性重构

企业购买软件的底层动机,已从过去的“支撑运营”彻底转向“驱动增长”。这种转变深刻影响着采购决策的核心诉求:

  1. 从“效率工具”到“增长引擎”:跨越二十年的需求跃迁

    • 过去二十年: 企业引入ERP的核心目标是“管好账、理清料”,解决的是基础运营可视化和流程规范化问题,本质是效率提升工具

    • 今天与未来: CEO们最尖锐的提问直指业务核心:“这套系统能否将我的新产品上市周期压缩30%?能否把海外订单履约成本降低15%?”这标志着软件必须成为企业增长的核心引擎,其价值交付必须同时、深度覆盖“流程、数据、智能”三大维度:

      • 流程在线化与全局可视: 实现订单、研发、供应链、售后服务等核心业务链路的端到端、实时可视化管理,打破信息孤岛。

      • 数据闭环与即时洞察: 确保任何业务动作发生时(如一笔销售订单确认),相关数据(财务应收、库存扣减、客户画像更新)秒级同步刷新,形成数据驱动的决策基础。

      • 智能决策与主动赋能: AI深度融入业务场景,能够主动给出如精准报价、最优排产、动态安全库存建议、实时风险预警等,人从执行者转变为更具价值的决策拍板者(例:某头部家电企业通过AI智能排产,将生产计划制定时间从数小时缩短至分钟级,产能利用率提升5%)



  2. 从“交付上线”到“价值交账”:验收标准的重磅升级

    • 传统标准: 项目成功的标志是“系统成功上线并稳定运行”,关注点在技术实现层面。

    • 当前硬核要求: 客户将具体的、可量化的经营指标直接写入合同——例如“实施后三个月内库存周转率提升X%”、“六个月内海外市场营收占比提高Y%”,若未达标则面临实质性扣款。这彻底颠覆了软件厂商的服务模式,倒逼其将咨询、实施、运维、运营整合为一条贯穿始终的“价值交付流水线”:

      • 咨询阶段:价值承诺先行。 不再是空谈技术蓝图,而是先与客户共同锁定核心业务KPI提升目标,再据此设计技术方案,确保IT投资与业务目标强绑定。

      • 实施阶段:极速价值兑现。 充分利用低代码平台+AI驱动的行业模板化配置,将传统动辄6个月甚至更长的上线周期,压缩至6周甚至更短,让价值加速显现。(例:某新能源电池企业采用行业模板化方案,轻量级MES系统在5周内完成部署上线)

      • 运营阶段:持续价值挖潜。 厂商提供驻场的数据分析师或业务顾问,每月与客户复盘核心业务指标达成情况,基于实际业务反馈和数据洞察,驱动系统功能的持续迭代优化,确保软件价值随业务发展而不断增长。



————————————————————

二、供给侧之变:产业格局的五条关键性裂变

企业软件产业本身,也在经历一场深刻的结构性重塑,呈现五大核心趋势:

  1. 多领域“原生化”:从“拼装积木”到“浇筑智能地基”

    • 传统困境: 企业为财务、制造、供应链、CRM等不同领域分别采购“最佳”套件(Best-of-Breed),再通过复杂的ESB(企业服务总线)或点对点接口进行“艰难拼装”。结果往往是集成成本高昂、数据割裂、体验不一致。

    • 新范式: 构建统一的“数智化底座”(Digital & Intelligent Platform)。该底座原生集成了统一的数据模型、权限中心、AI模型训练/部署框架、UI/UX设计规范等核心能力。上层各业务模块(如财务、供应链、制造执行)如同智能手机上的“App”,可以基于同一底座“随需安装、即插即用”。

    • 核心价值:

      • 主数据100%统一: 彻底消除“一物多码”、“数据打架”问题。

      • 跨模块报表秒级生成: 无需复杂ETL和数据准备,支持实时、全局的业务洞察。

      • AI能力一次训练,全域复用: 在底座上训练的AI模型(如预测性维护),可无缝应用于所有基于该底座构建的业务模块,极大提升AI落地效率和价值。(例:某工业互联网平台通过统一底座,实现设备故障预测模型在工厂生产、物流、售后等多个环节的复用)



  2. AI范式革命:企业软件进化出“超级大脑”

    • 架构升级: 从传统的三层架构(展示层-业务逻辑层-数据层)演进为四层架构,新增**“模型即服务层”(MaaS - Model as a Service)**。MaaS层集中管理、部署和调度各类AI模型,为上层应用提供强大的智能能力支撑。

    • 交互革命:

      • 操作方式: 从繁琐的菜单点选(Point-and-Click)转变为自然语言对话交互(如“帮我分析上月华东区销售下滑原因”)。

      • 主动性: 系统能基于预设规则和AI预测,主动推送关键预警(如“供应商A存在断供风险”)和优化建议(如“建议调整产线B的排程以平衡负荷”)。


    • 商业模式创新: 除基础订阅费外,“按效果付费”(如节省的人工成本、降低的库存占用资金、减少的供应链中断损失)正成为一种极具潜力的新收入来源,使厂商与客户利益深度捆绑。


  3. 中国军团“技术+场景”双维度超车

    • 技术层面: 在云原生架构、低代码开发平台、AI大模型(尤其是垂直行业大模型)等关键底层技术上,中国厂商的研发进度和应用深度已几乎与硅谷巨头同步,甚至在某些领域(如面向制造业的AI应用)展现出独特优势。

    • 场景层面: 中国制造业以其全球最高的复杂度成为最佳的“练兵场”与“试金石”——例如,一部高端智能手机涉及超3000颗物料的管理,一条生产线可能要求72小时内完成产品切换(换线)。能在中国这样复杂、多变、高要求的制造场景中淬炼成功并稳定运行的软件解决方案,迁移到海外市场往往具备显著的“降维打击”优势。这是中国企软军团最核心的差异化竞争力之一。


  4. 交付“工业化”:效率与生态的双重进化

    • AI赋能提效: AI技术深入交付环节,可自动生成配置脚本、测试用例、用户培训材料等,将整体交付周期缩短40%以上,显著提升实施顾问的人均产出(可翻番)

    • 生态分层协作: 这种“工业化”交付模式催生了清晰的“咨询-实施-运维”三级伙伴生态:

      • 原厂商: 聚焦核心平台(数智底座)的研发与维护。

      • 行业/区域伙伴: 基于原厂平台,深度开发特定行业解决方案包(如医疗器械行业包)或区域化服务包,满足客户的个性化与本地化需求。



  5. 国产化2.0:从“合规替代”到“价值替代”

    • “信创”是基础门票: 满足国家信息技术应用创新(信创)要求是参与游戏的前提。

    • 真正的驱动力是“价值替代”: 促使客户下决心替换国际厂商系统的关键因素,往往在于后者带来的业务痛点

      • 公有云服务强制升级导致业务中断风险。

      • 软件许可(License)费用大幅涨价(20%+)

      • 核心AI功能被剥离为额外收费模块


    • 国产软件的制胜策略: 凭借“同等价格 + 更高业务价值”的组合拳(如更贴合本土需求的深度功能、更敏捷的服务响应、包含AI在内的整体方案性价比),国产软件不仅在国内市场加速替代,更开始反向输出到东南亚、中东、拉美等新兴市场,实现全球化拓展。


————————————————————

三、方天集团的“跃迁”战法:深耕、聚力、领跑

面对这一历史性窗口期,方天集团明确了其冲击全球领先地位的雄心与系统化的执行路径:

  1. 核心定位:

    • 愿景: 成为全球领先的企业软件与智能服务提供商

    • 使命: 用智能技术实现企业卓越经营

    • 价值观: 客户成功、创新驱动、专业服务。

  2. 构筑三大核心护城河:

    (1) 行业深耕与客户共生:

    • 聚焦“3+5”核心行业:模具、精密零部件、新能源装备三大领域建立绝对优势,并深度拓展汽车、医疗、半导体、军工、消费电子五大战略行业。

    • 深厚客户资产: 积累3000+家制造业客户,其中包含120家全球细分市场的隐形冠军/龙头企业。这些客户不仅是收入的来源,更是产品创新与最佳实践的源泉

    • “未来工厂实验室”机制: 与标杆客户共建实体或虚拟创新实验室,确保一线生产、管理中的核心痛点能在48小时内直达方天产品研发团队,驱动产品的快速迭代与场景适配。

    (2) 强大的产品矩阵:T-ONE 商业创新平台

    • 原生一体化平台: 提供涵盖财务、供应链、制造、CRM、PLM、MES、IoT平台、AI模型市场等核心企业应用的一站式、原生集成解决方案,用户可“一键开通”,彻底告别集成噩梦。

    • 深度行业模板库: 针对模具、精密零部件、新能源装备三大优势行业,提供覆盖90%以上核心业务场景的预配置模板,实现“开箱即用”,极大降低实施难度和周期。

    • AI深度增强: 已成功落地并规模化应用四大核心智能体(AI Agent):

      • 智能报价Agent: 快速响应复杂定制化产品报价。

      • 智能排产Agent: 应对多约束、动态变化的生产计划优化。

      • 智能质检Agent: (基于视觉识别等)提升质检效率和准确性。

      • 智能客服Agent: 处理大量重复性客服咨询,释放人力。这些Agent深度融入业务流程,成为用户不可或缺的“智能同事”。


    (3) 极致的服务纵深与网络:

    • 广泛的亚太服务网络: 建立覆盖亚太主要市场的服务支持体系。

    • 高效的交付能力: 拥有9大区域交付中心,配备专业化团队。

    • “客户成功作战室”: 建立跨部门协同的快速响应机制,确保客户问题高效解决和价值目标达成。其业务顾问利用平台能力,可在7天内快速搭建并交付一个轻量级MES系统,展现极强的敏捷性。

    • 专属行业智能: 与客户和学术机构联合训练专注于制造业语义理解的行业大模型(参数规模达100亿级),为复杂制造场景提供更精准、深度的智能支持。

————————————————————

四、结语:时不我待,三年定乾坤

徐泽付在近期一封充满紧迫感的内部邮件中强调:“过去我们追赶,现在我们并行,未来三年我们要领跑。” 这句宣言精准地捕捉了当前窗口期的本质——机遇空前,但转瞬即逝(预计仅3年)

驱动这轮窗口期的两大引擎无比清晰:AI赋予了软件前所未有的“主动思考”与“价值创造”能力,从根本上改变了软件的属性和作用;而中国制造业在全球化分工中积累的、全球最复杂、最前沿的应用场景,则为中国软件提供了独一无二的“淬炼场”和“创新源”

方天软件选择的破局之路,是将战略雄心转化为具体的、可衡量的组织行动:

  • 将“客户成功指标”深度嵌入各级员工KPI考核,确保全员对客户价值负责。

  • 将“合作伙伴价值分成比例”明确写入公司章程,建立长期、稳固、共赢的生态同盟。

  • 将“全球化运营与本地化深耕”作为战略核心目标,纳入最高层战略OKR体系,驱动资源聚焦。

这不仅仅是一家中国软件企业的“跃迁”征程,更是中国软件产业依托技术突破与场景优势,在全球价值链上实现系统性“升维”的一次集体冲锋。未来三年,将是中国企业软件从“并行者”向“领跑者”角色转变的关键赛点。方天,已然亮剑。


企业软件的变革与方天打法-(2).jpg

分享
下一篇:这是最后一篇
上一篇:这是第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