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引言:从“软件定义流程”到“智能定义商业”
“今天的企业不再问‘软件能不能跑’,而是问‘软件能不能让我长出第二增长曲线’。”方天软件总经理徐泽付在最近一次闭门会上,用这句话开场。在他看来,数智时代的最大特征,是企业对软件的预期发生了“范式级”跃迁:
• 20 世纪 90 年代——“流程电子化”:把手工单据搬进系统;
• 2010 年代——“管理一体化”:ERP、CRM、MES 横向拉通;
• 2020 年代——“商业智能化”:AI 驱动实时决策、预测性运营;
• 2025+——“价值共创化”:软件成为企业生态的“合伙人”。
方天软件把这一演进路径称为“软件能力四象限跃迁”,而方天的使命正是用“智能技术实现企业卓越经营”,把价值共创化真正落地。
——————————————
二、需求侧“四化三问”深度拆解
2.1 需求特性“四化”
(1)商业创新使能化
企业不再满足于“把已有业务跑得更顺”,而是要求软件能够“孵化新业务”。典型场景:模具厂接到 3D 打印个性化小批量订单后,T-ONE 平台自动生成工艺路线、成本测算、交期承诺,并把关键数据同步到供应链,48 小时内给出可执行的“新业务模型”。
(2)业务敏捷实时化
实时在线成为刚需。徐泽付用“三零”描述客户期待:零延迟感知、零人工干预、零误差决策。例如,通过 IoT+AI 质检,系统可在 0.2 秒内识别冲压件缺陷并自动调整机床参数,减少 30% 报废率。
(3)精益管理颗粒化
管理精度从“车间级”下沉到“工位级”。T-ONE 的“数字工位”功能把每一把刀具、每一度电、每一分钟稼动率都量化到人,帮助精密零部件企业把单个零件边际成本降低 8%。
(4)全球化运营本地化
中国工厂出海,需要软件同时支持多会计准则、多语言、多时区、多税制。方天在日本、越南、泰国等地建立“本地化数据中心”,确保数据不出境、合规可追溯。
2.2 服务期待“三问”
• 上线快不快?——模具行业从立项到 SOP(Start of Production)平均 90 天,留给 IT 上线窗口不足 45 天。
• 见效猛不猛?——客户要求 6 个月内 ROI≥200%,否则项目“一票否决”。
• 成本值不值?——一次性 License 模式式微,SaaS 订阅+增益分成成为主流。
——————————————
三、供给侧“五重浪潮”全景透视
3.1 原生一体化:从“拼图”到“铸造”
传统做法:ERP+MES+PLM 分别招标、二次集成。
方天做法:T-ONE 平台采用“云原生+微服务+事件驱动”架构,所有应用共享同一数据模型、同一权限体系、同一 AI 引擎,实现“打开一个界面即可跑完从接单到收款的全流程”。
3.2 AI 颠覆:MaaS、Agent 与商业模式再造
• 模型即服务(MaaS):把行业知识图谱、工艺参数、缺陷样本沉淀为可复用 AI 模型,按调用量计费。
• 智能体(Agent):每个员工拥有一个“数字孪生助理”,可自动完成 80% 重复性工作。
• 商业模式:从“卖软件”到“卖结果”。方天与某车灯厂签订“缺陷率对赌协议”,缺陷率每降低 1%,客户按节省成本 30% 分成。
3.3 中国军团全球化:理念+技术+场景“三升维”
• 理念升维:中国制造业的“小单快返”经验,反向输出到欧美高端定制市场;
• 技术升维:依托国内 AI 人才红利,把 AI 训练成本降到海外同类厂商的 1/3;
• 场景升维:TikTok、SHEIN 等跨境电商带来的柔性制造需求,让中国软件天生具备“全球化基因”。
3.4 交付革新:AI 驱动的“零代码交付”
传统交付:需求调研→蓝图设计→开发→测试→上线,平均 6 个月。
方天交付:
• 60% 需求用“行业模板库”直接复用;
• 30% 需求用“AI 配置机器人”拖拽生成;
• 10% 需求用“低代码”现场二次开发;
整体周期缩短 70%,人力投入减少 50%。
3.5 国产化替代:从“被动合规”到“主动出海”
信创政策只是导火索,真正推力是“新一代产品更好用”。某全球头部汽车零部件集团,原先使用 SAP+MES 组合,年维护费 1200 万元。2024 年切换 T-ONE 后,一次性投入 600 万元,年订阅费 300 万元,三年 ROI 高达 380%。该集团已把越南、墨西哥工厂也纳入 T-ONE 版图,实现“国产软件反向输出”。
——————————————
四、方天软件“五张王牌”与“三步走”
4.1 王牌一:客户基础——30 年深耕制造
• 5000+ 家客户,其中 60% 为模具、精密零部件、注塑冲压领域隐形冠军;
• 采用“行业共创实验室”机制:客户提出痛点→方天研发 PoC→双方共投共益。
4.2 王牌二:新一代产品——T-ONE 原生一体化
• 覆盖 12 大业务域、2800 个业务对象、500+ AI 场景微服务;
• 统一数据底座:一套主数据管理(MDM)贯通客户、供应商、物料、工艺、设备。
4.3 王牌三:技术创新——“方天大脑”AI 框架
• 三层结构:通用大模型(LLM)+ 行业知识图谱(Domain KG)+ 场景智能体(Agent);
• 典型案例:智能报价工艺系统,输入 2D/3D 图纸后 15 分钟生成工艺路线、标准工时、成本报价,准确率 95%。
4.4 王牌四:全球布局——“1+3+N” 海外战略
• 1 个全球指挥中心(西安);
• 3 大区域中心(越南胡志明、泰国曼谷、德国斯图加特);
• N 个本地合作伙伴(全球已签约 42 家 ISV、17 家咨询公司)。
4.5 王牌五:专业服务——“铁三角”交付模型
• 行业专家:懂业务场景;
• AI 训练师:懂算法调优;
• 客户成功经理:懂 ROI 运营。
三方协同,确保“交付即见效”。
4.6 三年三步走
2025:模具与精密制造领域全球市占率第一,海外收入占比 30%;
2026:发布“无人工厂”整体方案,AI 智能体覆盖 80% 重复岗位;
2027:携手生态伙伴共建 100 家海外联合创新中心,把“中国方案”写入国际标准。
——————————————
五、行业场景拆解
5.1 模具制造:从“经验报价”到“AI 秒级报价”
痛点:传统报价依赖工程师经验,平均耗时 2 天,准确率 70%。
方案:T-ONE 智能报价模块,自动识别图纸特征→匹配历史工艺库→生成报价单→同步到 CRM。
效果:报价时间从 2 天缩短到 15 分钟,接单成功率提升 20%。
5.2 精密零部件:从“批量质检”到“单件追溯”
痛点:航空叶片精度要求 ±3μm,抽检模式风险高。
方案:在机床加装 IoT 传感器,实时采集 200+ 维度数据→AI 在线预测尺寸偏差→自动补偿刀具路径。
效果:废品率从 3% 降至 0.5%,单件成本下降 12%。
5.3 出海工厂:从“多系统并行”到“一套 T-ONE 全球通”
痛点:中国总部用SAP、越南工厂用本地 ERP,数据口径不一致。
方案:T-ONE 全球多账套、多税制模板,一键切换语言与币种;总部实时查看海外工厂 OEE、良率、能耗。
效果:月结时间从 7 天缩短到 1 天,审计合规 100% 通过。
——————————————
六、生态打法:原厂商、专业服务商、ISV 与开发者
• 原厂商聚焦平台与核心 AI 能力;
• 专业服务商深耕行业交付与客户成功;
• ISV 基于 T-ONE 开放 API 开发细分插件,收入分成比例高达 70%;
• 开发者社区:开放 3000+ 接口、100+ 场景示例代码,年度黑客松奖金池 100 万元。
——————————————
七、风险与对策
地缘政治:在日韩、东南亚采用“数据不出境”本地部署,敏感数据加密分片存储;
人才断层:与 50 所高职/本科共建“方天学院”,每年输送 1000+ AI 训练师;
技术伦理:设立“AI 伦理委员会”,对算法偏见、数据隐私进行季度审计。
——————————————
八、结语:把“中国方案”做成“世界标准”
徐泽付在内部邮件中写道:“我们的对手不是 SAP、Oracle,而是企业对未来的想象力边界。”当 AI 与全球化浪潮叠加,中国企业软件第一次站在同一起跑线上。方天软件用 T-ONE 平台、方天大脑 AI 框架和全球化生态,正在把“小单快返”“柔性制造”“AI 工艺”这些中国场景沉淀为世界通用能力。
未来五年,全球每三家模具厂就有一家跑在 T-ONE 上——这不仅是方天的愿景,更是中国软件产业共同的机会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