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
English
繁体
日本語
Español

*试模阶段与 BOM 类型:方天MOLDERP系统在模具厂试模管理中的核心规划

2025-08-12

在模具制造领域,“试模”是模具从设计图纸转化为实际生产能力的关键验证环节。它是指在模具初步制造完成后,将其安装到指定的注塑机、冲压机等生产设备上,使用实际或模拟的材料进行试生产的过程。试模的核心目标在于:

  • 验证模具功能: 检查模具的开合、顶出、抽芯等动作是否顺畅精准。

  • 评估产品成型质量: 检验试生产出的零件在尺寸精度、外观(如飞边、缩水、熔接线)、结构强度等方面是否符合设计要求。

  • 暴露与解决问题: 识别模具设计、加工、装配环节的缺陷或潜在问题点(如排气不良、冷却不均、强度不足)。

  • 优化工艺参数: 寻找最佳的生产工艺参数组合(如温度、压力、速度、时间),为后续量产奠定基础。

  • 确认模具交付状态: 最终判断模具是否达到可投入量产的标准。

试模过程通常不是一次完成的,而是分阶段进行(如常见的 T1, T2, Tn 阶段),每个阶段聚焦于解决前次发现的问题,直至模具达到稳定生产合格产品的状态。高效、精准地管理试模过程及其产生的问题,是模具厂缩短交付周期、提升质量、控制成本的核心能力。

方天MOLDERP系统:试模阶段与BOM类型的精细化规划

方天MOLDERP系统作为模具制造管理的专业平台,通过精细化的基础数据规划,为试模过程的高效协同与追溯提供了强大支撑。其中,“试模阶段”字典与“BOM类型”在零件表中的应用尤为关键,它们分别服务于不同的管理维度,共同构建起试模管理的骨架。

1. 系统字典“试模阶段”:问题导向的进度与异常追踪枢纽

  • 核心用途: 聚焦于试模问题的生命周期管理与项目进度可视化。

  • 关键应用场景:

    • 项目进度预排程: 在创建模具项目的整体进度计划时,直接在“项目进度预排程”主表中为关键的试模活动(如“首次试模T1”、“二次试模T2”、“最终试模Tn”)明确指定对应的“试模阶段”值(如 T1, T2, Tn)。这建立了项目计划与试模阶段的强关联。

    • 试模问题提交(异常报告单): 当在试模过程中发现任何问题时(如尺寸超差、外观不良、模具动作卡滞),通过系统创建“异常报告单”进行记录。提交报告时,必须选择该问题发生于哪个具体的“试模阶段”(如 T1)。 这精确锚定了问题发生的时间点。

    • 项目/零件进度电子看板: 这是“试模阶段”价值呈现的核心窗口。系统自动将:

      • 项目进度预排程中设定的试模阶段节点及其计划/实际时间。

      • 各个试模阶段(T1/T2/Tn)关联的所有“异常报告单”(即该阶段发现的所有问题)。

      • 每个异常报告单的处理状态(如:新建、处理中、已关闭)。

    • 统一整合到项目进度电子看板或更细粒度的零件进度电子看板中。

  • 实现效果:

    • 全局可视: 管理者可一目了然地看到整个项目或特定零件在哪个试模阶段(T1/T2/Tn)遇到了多少问题,哪些问题已解决,哪些仍在处理。清晰掌握试模瓶颈。

    • 精准追溯: 可快速钻取查看任一试模阶段下的所有问题详情及其处理进展,便于根因分析和经验沉淀。

    • 进度联动: 试模问题的解决情况直接影响对试模阶段节点是否真正完成的判断,为项目整体进度评估提供真实依据。

  • 本质: “试模阶段”是连接“项目时间计划(预排程)”与“试模过程产生的问题(异常报告单)”的桥梁,其核心价值在于实现以问题为中心的试模进度透明化管理和精准追溯。

2. 零件表“BOM类型”:物料与工艺的精准版本控制

  • 核心用途: 管理同一零件在不同生产阶段(尤其是试模 vs 量产)可能存在的不同物料清单和工艺路线版本,确保业务数据精准对应。

  • 关键应用场景:

    • 项目途程(工艺路线)建立: 在定义模具项目各个生产阶段(如:设计、加工、T1试模、T2试模、小批量试产、正式量产)的具体工序流程时,需要为每个阶段指定其对应的“BOM类型”。例如,“T1试模”阶段关联的BOM类型可能是“试产BOM”,“正式量产”阶段关联的BOM类型是“量产BOM”。

    • 零件表(BOM)管理: 在创建或维护具体零件的物料清单时,必须明确指定该清单适用的“BOM类型”(如:试产BOM、量产BOM、样品BOM)。一个零件可能有多个不同BOM类型的版本。

    • 工艺卡管理: 在制定零件的加工工艺路线时,同样需要指定其适用的“BOM类型”。不同BOM类型可能对应不同的加工方法、设备或参数(尤其在试模阶段可能需要特殊处理)。

    • 修改模管理: 当因试模发现问题需要进行模具修改时,涉及修改的零件其新的BOM和工艺卡,也需关联到相应的“BOM类型”(通常是新的试产BOM或修订的量产BOM)。

  • 实现效果:

    • 自动关联: 当项目流转到某个特定阶段(如T1试模)时,系统能自动提取该阶段途程所关联的“BOM类型”对应的零件表(BOM)和工艺卡。确保试模时用的是“试产BOM”和“试产工艺”,量产时切换到“量产BOM”和“量产工艺”,避免物料用错、工艺执行错误。

    • 采购精准化: 基于试模阶段(途程)关联的BOM类型,系统可准确触发对应版本的物料采购需求(如采购试模用料而非量产用料)。

    • 版本清晰化: 清晰区分和管理同一零件在不同生命周期阶段的物料组成和工艺要求,为成本核算、技术状态管理提供准确依据。

  • 本质: “BOM类型”是连接“项目生产阶段(途程)”与“特定版本物料需求(零件表/BOM)”及“特定版本加工方法(工艺卡)”的纽带,其核心价值在于确保项目执行过程中物料、采购、工艺数据的精确版本控制和自动匹配。


总结:试模阶段 vs BOM类型——协同并进的双轨

特性试模阶段 (系统字典)BOM类型 (零件表属性)
核心关注点试模问题 & 项目进度物料版本 & 工艺版本
主要目的追踪试模问题生命周期,实现进度透明化追溯管理不同阶段物料清单和工艺路线的精确版本
关键系统模块项目进度预排程、异常报告单、项目/零件电子看板项目途程(工艺路线)、零件表(BOM)、工艺卡
核心关联关系项目进度预排程 (选择阶段) <--> 异常报告单 (选择阶段)项目途程阶段 (选择BOM类型) <--> 零件表/工艺卡 (选择BOM类型)
主要价值体现问题可视化、进度联动、精准追溯物料/工艺自动匹配、版本控制、采购精准化
本质桥梁作用连接 “项目时间计划”“试模问题”连接 “项目生产阶段”“物料/工艺版本”

简而言之:

  • 你用“试模阶段”(T1/T2/Tn)来标记“什么时候”在试模中发现了“什么问题”,并跟踪这些问题的解决如何影响你的“项目进度”。

  • 你用“BOM类型”(如试产/量产)来定义在项目某个特定阶段(如T1试模)“应该用哪个版本的物料清单和工艺路线”来执行生产或采购。

方天MOLDERP系统通过对“试模阶段”和“BOM类型”的精心规划和应用,为模具制造企业搭建了试模管理的双轨体系:一条轨道(试模阶段)确保问题与进度紧密联动、全程可视可追溯;另一条轨道(BOM类型)保障物料与工艺在项目各阶段精准切换、版本清晰。两者协同作用,极大地提升了试模过程的管理效率、数据准确性和决策支持能力,是模具项目高效、高质量交付的重要数字化基石。

分享
下一篇:这是最后一篇
上一篇:这是第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