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BOM” 是制造业与工程领域的核心文档,全称为 Tooling Bill of Materials(工装物料清单),是定义“工装/模具/工艺装备”所需全部物料的结构化清单。它不仅是工装设计、采购、制造和维护的“蓝图”,更是连接研发、生产与供应链的关键数据载体。
TBOM 的本质是 “工装的物料结构化清单”:
这里的“工装(Tooling)”包括模具(如注塑模、冲压模)、夹具、量具、专用装配工具等;
“物料”涵盖工装制造所需的 所有组成部分,从金属板材、标准件(螺丝、轴承),到定制零件(模仁、型腔)、甚至辅助耗材(润滑油、密封圈);
“结构化”是其核心特征——通过层级关系(父件-子件)清晰展示物料间的装配逻辑,避免混乱。
简单来说:如果把工装比作“一台复杂机器”,Tooling BOM 就是“这台机器的零件明细表+装配关系图”。
在工装的全生命周期(设计→制造→使用→维护)中,Tooling BOM 贯穿始终,解决三大核心问题:“用什么做”“怎么做”“怎么管”。
应用阶段 | 核心作用 | 具体场景示例 |
---|---|---|
工装设计阶段 | 1. 明确设计边界:避免遗漏关键零件;<br>2. 协同设计:供多部门(结构、采购)同步参考 | 设计注塑模具时,BOM 需列出模架、模仁、顶针、导柱等所有零件,确保结构工程师不遗漏导柱润滑组件。 |
采购与备料阶段 | 1. 采购依据:明确需采购的标准件、定制件;<br>2. 成本核算:统计物料总成本 | 采购部门根据 BOM 中的“M12×30 内六角螺丝(数量10)”“SKD61 材质模仁(1件)”发起采购。 |
工装制造阶段 | 1. 生产指令:指导车间按 BOM 装配;<br>2. 物料核对:避免错装、漏装 | 模具车间工人按 BOM 层级,先组装模架(父件),再装入模仁、顶针(子件),确保装配顺序正确。 |
工装维护阶段 | 1. 维修备件查询:快速定位损坏零件的型号/规格;<br>2. 寿命管理:跟踪易损件更换周期 | 冲压模的“卸料弹簧”损坏时,维修人员通过 BOM 直接查得弹簧型号(如Φ16×50 不锈钢弹簧),快速更换。 |
成本与库存管理 | 1. 核算工装总成本(物料部分);<br>2. 管理备件库存,避免积压或短缺 | 财务通过 BOM 统计某套汽车模具的物料成本;仓库根据 BOM 备存易损件(如密封圈)。 |
一份规范的 Tooling BOM 需包含 “物料标识、属性、层级、数量、来源” 五大类信息,通常以表格形式呈现,示例如下:
字段名称 | 核心作用 | 示例值 |
---|---|---|
BOM 编码 | 唯一标识这份 BOM(便于版本管理、查询) | T-BOM-2024-001(工装BOM-2024年第1号) |
工装名称 | 明确对应哪套工装 | 汽车门板注塑模具(左前门) |
层级(Level) | 展示物料装配关系(父件=0级,直接子件=1级,子件的子件=2级,以此类推) | 0级(父件:模具整体)、1级(子件:模架)、2级(子件:模架底座) |
物料编码 | 唯一标识单个物料(企业内部统一编码规则) | MAT-001-0001(模架)、MAT-001-0002(模仁) |
物料名称 | 物料的标准名称 | 模架(S50C材质)、顶针(SKH51材质) |
规格型号 | 物料的关键参数(尺寸、材质、标准等) | 模架:300×400×200mm(S50C);顶针:Φ8×150mm(SKH51) |
单位 | 物料的计量方式 | 套、件、个、kg |
用量 | 装配1套父件所需该物料的数量(需考虑损耗时标注“净用量”“损耗率”) | 模仁:2件(净用量);螺丝:10件(净用量9件+损耗1件) |
物料类型 | 区分物料属性(便于分类管理) | 定制件(模仁)、标准件(螺丝)、耗材(润滑油) |
供应商 | 物料的供应来源(定制件可能标注“自制”或外协厂商) | 标准件:XX五金;定制模仁:XX精密模具厂 |
备注 | 补充特殊要求(如热处理要求、表面处理、安装说明等) | 模仁需淬火至HRC50-52;螺丝需镀锌防锈 |
版本号 | 记录BOM的更新迭代(避免新旧版本混淆) | V1.0(初始版)、V1.1(更新顶针材质) |
很多人会混淆“Tooling BOM(工装BOM)”和“Product BOM(产品BOM,如手机、汽车的BOM)”,但二者核心目标完全不同,具体差异如下:
对比维度 | Tooling BOM(工装BOM) | Product BOM(产品BOM) |
---|---|---|
核心对象 | 服务于“生产的工具”(工装、模具、夹具) | 服务于“最终销售的产品”(如手机、汽车零部件) |
用途 | 指导工装的制造、采购、维护 | 指导产品的生产、采购、组装 |
物料特点 | 包含大量定制件(如模仁、专用夹具)、标准件 | 包含产品核心零件(如芯片、屏幕)、通用零部件 |
生命周期 | 与工装同步(工装报废则BOM失效),周期较长(数年) | 与产品同步(产品停产则BOM失效),周期可能较短(如消费电子半年迭代) |
关联部门 | 工装设计部、模具车间、设备维护部 | 产品研发部、生产车间、销售部 |
版本管理:避免“旧BOM造新工装”
工装设计可能多次修改(如优化模仁结构),需严格标注 BOM 版本号(如 V1.0→V2.0),并明确“生效时间”,防止车间用旧版本BOM采购/制造,导致物料报废。
损耗考虑:别漏了“备用件”
部分易损件(如冲压模的卸料板、注塑模的密封圈)需在 BOM 中额外标注“备用用量”,避免工装使用中损坏时无备件可换,耽误生产。
数据同步:打通“设计-采购-维护”数据链
传统纸质BOM易出现“设计改了但采购没更新”的问题,目前主流企业会通过 PLM(产品生命周期管理系统) 或 ERP(企业资源计划系统) 管理 Tooling BOM,确保设计、采购、维护部门实时获取最新BOM数据。
合规性:特殊物料需标注标准
涉及安全、环保的物料(如耐高温密封圈、食品级润滑剂),需在 BOM 备注中明确符合的行业标准(如FDA、ROHS),避免合规风险。
TBOM 是工装全生命周期的“数据核心”——没有它,工装设计会遗漏零件、采购会买错物料、制造会装错结构、维护会找不到备件。理解其“结构化清单”本质,掌握“层级、规格、用量、版本”四大关键信息,就能精准应用于制造业的工装管理场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