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創業更難的是創新難!真正的創新是什麼?這就是被稱為具有里程碑意義的工作。開拓一個新的領域並且在這個新領域找到了開墾的路徑,而且這個領域被大家,被實際,被時間認定是新富礦區。
創新難,難在誕生新想法。
據說心理學家做過這樣的實驗:在黑板上畫個圓,問幼稚園小朋友,會得到大量的答案,什麼蘋果呀,乒乓球呀,太陽呀,鍋蓋呀,小貓眼睛呀等等,而問中學生,卻沒有人回答,半天才有一個同學說:就不一個圓嗎?隨著學位越來越高,似乎新想法越來越難追。事實上,一個適於創新的素質既要保持童貞又要深博的積淀。真正創新的源泉就是那可遇不可求的「靈感」。
創新難,難在實踐新想法。
即便我們每個人每天腦子裡都會閃過各種稀奇古怪的念頭,然而絕大多數這些念頭只是一閃而過,起就夭折,無疾而終。吃螃蟹很多人想過,但敢於第一個吃螃蟹的人才是創新的人。他實踐了他的新想法,但卻冒著被螃蟹毒死的風險!更多的人更多的時候,更熱衷於處理每天追在鼻子尖的日常瑣事,至於亂七八糟的念頭想歸想,做卻是沒回事。
創新難,難在成就新想法。
新想法被實踐還只是創新人自己的事。只有這個想法及其實踐被社會接受,被歷史肯定才真正有了生命力。然而,一個新想法很少有機會被進行到底。這是什麼原因呢?是因為成就這些新想法的路實在太過艱難了。
第一,新想法可能價值不清楚,發現其價值有沒有和大不大需要慧眼;
第二,新想法可能有悖俗成的傳統,不能為別人認可;
第三,新想法可能太超前,目前沒有實現的土壤;
第四,新想法還很稚嫩,需要成長。
就拿我們科研這個最要求創新的行業來說,我們現在的科研評價基本上是看發表論文雜誌的排名和數量。而基金和職稱基本和這些文章掛鉤。那些被認可的雜誌,多半是國外雜誌,發表門檻較高。而控制門檻的是一些編委,他們是某些專業的專家,解決過該專業很好的問題。他們對事不對人,從專業的角度評價投審的論文。當好的論文在他們的雜誌發表後,如果結果有意義,會被引用,一般來講,引用得越多,該論文的質量就越好,從而提升了雜誌的地位。這樣的評價體系一般無可厚非。然而,問題就出在創新上。
懶惰是創新的大敵,因為奢懶惰性消耗了創新誕生微薄的可能。模仿是創新的大敵,因為強模硬仿剝奪了創新發展所需求的天地。功利是創新的大敵,因為急功近利就扼殺了創新成長所必要的時間。偏見是創新的大敵,因為狹識偏見創新強大所期盼的養分。
我們呼喚一個活躍、交融、寬鬆、包涵和自由的土壤和空氣,在這個環境裡創新之花才能燦爛。我們堅持開心、耐心、精心、用心和真心的挑戰和工作,在這種努力下,創新之果才能豐碩。